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德县 > 保德县资讯 > 给你一个来偏关的理由

给你一个来偏关的理由

发布时间:2021/12/8 11:44:47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给你一个来偏关的理由

在山西偏关的山沟古堡边,随便捡起一块城砖,历史都在百年之上。想想有点惊悸,但这却是真实。难怪当地民谣说,墩台遍地冠中外。走近偏关,面前尽是沧桑的座座古堡和厚厚土墙,符合人们关于宋、元、明、清古代争战筑堡垒墙的一切想象……

01

游人专家蜂拥偏关

墙“老”堡“古”招客来。近些年先后有北京中国长城学会、大同市长城学会、忻州市长城学会、朔州市长城学会的人们纷至沓来考察山西省偏关县的长城。与此同时来偏关游览的人们也在逐年增多,仅今年前来签约合作的旅行社团就达百余家,一时间这个地方名声在外,是什么原因招引大家蜂拥此地呢?10月24日至26日记者随同朔州市长城学会一起走近偏关县考察,终于弄清楚众人热至偏关的多个理由,撰文解读助力脱贫,让偏关广为人知,让偏关风行天下。

对各地长城学会而言,“爱我中华,护我长城”号召在先,保护好长城,炎黄子孙责无旁贷,研究开发长城长城学会更是使命所在。“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偏关作为长城大县,有着公里之长无比珍贵的长城历史资源和保护开发长城的宝贵经验。既有资源,又有经验,当然值得各地学会专程前来实地观摩考察并借鉴和学习。

对全国游客而言,山西省偏关县又是一个很特殊的旅游之地。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独一无二,保存完整,地造天成,人文厚重的偏关寺沟长城、老营、老牛湾、明灯山、乾坤湾、红门口地下长城、护城楼、文笔塔等处自是游览的好去处。尤其是偏关又是黄河入晋第一县,天然的黄河与古人留下的长城古迹在该县交汇握手,加上近年来当地县委、政府的科学规划,大手笔开发,县乡村三级道路微循环全部贯通,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公里,黄河1号旅游公路和长城1号旅游公路顺利推进,重点突破了资金受限和景景不通两大难题,通车后偏关的旅游由点上游变成两线游,由自驾游变成组团游。地处晋蒙相连位置的偏关伴随着灵河高速、准朔铁路的开通成功融入全省“大路网”,结束了没有高速,不通铁路的历史。路通业兴,促进当地发展旅游业、物流业如虎添翼,使之更加引人入胜。天造一个老牛湾,地生一个偏头关。偏关地处晋西北,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相连,东与神池、平鲁毗邻。我们打开中国地图,图上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而偏关就位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西北角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入山西经过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这个偏关县。这个晋北小县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镇6乡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总人口11.5万。

02

三关之首偏头关的前世今生

偏关缘何得名?其地形东仰西伏,似人首之偏隆,又为历代重要军事关隘,故名偏头关。有“三关首镇,九塞屏藩,晋北锁钥之地”的美誉。偏关古称林胡,北汉天会元年始名偏头寨,元大德三年改名偏头关,清雍正三年置县。偏头关与雁门关、宁武关并称长城外三关,有“金雁门、铜偏关、铁宁武、生铁铸成的老营堡”之说。明代山西巡抚何乔新诗作《偏头关》,曾这样描述“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走近偏关,就要探寻一下它的历史。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征战于偏关一带,公元前年他颁布命令,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增强军事,攻破楼烦,攻击匈奴,并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修筑长城以抵御胡人入侵,从此偏关被划入中原领土。

到了宋朝,偏关作为大宋北方军事的最前沿,成了抵御辽兵的重要关口,当时镇守这里的便是杨家将。太平兴国年间,漠北的辽兵进犯中原,杨业、杨延昭父子与契丹征战于雁门、偏关一带,忠烈报国。杨家将浴血疆场,威镇三关的故事,也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

公元年,朱元璋于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派大将徐达和常遇春攻下元大都(今北京)。元朝的顺帝远逃大漠以北,史称北元。明朝在北部边境设置九边重镇,设立十六个卫、所。其后明朝政局的变化,又把偏关推向了民族战争的前沿,使它成为享誉中华的外三关之首。

三关之首,有名有实。你看,从西面,仅隔一条黄河,河套的敌人虎视眈眈;北面,秦代的长城早已损坏,偏关就直接面对着蒙古铁骑,两面临敌,孤悬敌境,偏关的战略地位凸显,十分重要,就言其为首。从明朝宣德皇帝开始,蒙古骑兵开始大规模不断侵扰明朝边境,明朝政府不断加强九边各镇的防守。长城沿线的九个重镇山西有两个,一个是大同镇,一个是山西镇(也称太原镇,治所曾设在偏关)。山西镇的驻地从宣德四年开始,到嘉靖二十二年(公元年)驻扎偏关长达年之久,守护疆域多公里。从明朝宣德四年(公元年)明朝选派光禄大夫、左都督、领正一品武官衔的李谦出任山西镇总兵,到嘉靖二十二年偏关共驻过总兵二十三任。守护将士多人,偏关城内,有总兵衛署,太原同知府衙,监军太监府,兵备道衙门,西粮厅署等五个省级衡门,是山西省的军事政治中心,从此偏关开始了它的辉煌历程。

洪武二十三年,镇西卫指挥使张贤修筑的偏关城就是现址,周长五里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境内长城蜿蜒峰台遍布守护着明王朝的安定,被称为晋北锁匙地,内外长城第一关。

历史延续,到了清朝,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一批活跃人物,那就是晋商。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主要就是走西口、闯关东。走西口的商品流通运道包括水路和陆路交通,水路主要河流就是黄河。黄河流经偏关长达32公里,其时官府设立了很多渡口,有老牛湾、关河口、寺沟等。据《山西通志》记载:每年秋从包头、宁夏等地沿黄河顺流而下的船只多达百余艘,所载货物大多为皮毛、粮食等,驶抵偏关、河曲、保德、碛口等地推销后,转装煤炭、瓷器逆水而返。

偏关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贸易物资集散地。其时船只往来如梭,航运业务兴盛。那时出现了不少走西口的偏关人,《走西口》台词里“家住在太原(偏关)爹爹孙朋安”就是佐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斗转星移,虽说历史已经走远,但是这段辉煌的历史也给偏关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借千年古堡,开外来之源。既要保护又作利用,这就是一笔富民强县的巨大财富啊。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偏关县地处晋西北,北靠长城,西临黄河,是历史上有名的“外三关”之一偏头关所在地,也是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山西镇驻地。偏关县境内遍布长城、关、堡、烽火台、古渡口、古村落。现保存完好的长城总长公里,有关7座,堡29座,烽火台座,敌台座,马面座。长城把群山、黄河、雄关、古堡连成一体,因地制险,气势宏大,既是古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又在建筑艺术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之一。目前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处(不包含长城),年偏关长城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长城总长度公里,而偏关县却是全国长城最复杂、古堡烽堠最多的县份之一,是名符其实的“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

历史研究同样离不开数据。偏关境内长城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类型构成多等特点。从历史年代上看:现有早期长城6.1公里(主要是北齐);保存较好的明长城公里,由黄河边、二边、内边三大段组成。历史上长城沿线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明代称“一关四十九堡”,城堡相望,营寨相接,处处设关,步步设防,形成一套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成为明代“晋北锁钥”、“永镇边陲”之地。从建筑类型上看:偏关长城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崖壁长城四种基本类型,全国长城的四种建筑类型偏关县都有。而且现存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望台等各种形式,类型之多全国罕见。长城形态多种多样,他们或连接,或独立,展示了过去守边将士的勤劳和智慧。形容长城是中华儿女坚韧挺拔的脊梁虽是溢美之词,也恰合实际。偏关长城虽说经过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风霜雨雪,至今基本保存完整。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专家董耀会先生说,偏关长城在全国的地位,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少有的,可以说偏关是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从分布数量讲:主要是外长城51公里,内长城39公里,黄河边36公里,长城望台座。以护城楼为总烽的六路传烽,共有火路墩座。关有水陆关口9座。以偏头关为中心的城堡,一线城堡有8座,二线城堡有6座,三线城堡有6座。以古堡面积划分: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3座,1万至10万平方米的古堡城堡有19座。

事实是,当万里长城从鸭绿江绵延东来,翻越崇山峻岭,经朔州市平鲁区入忻州市偏关境,继续西行,直抵偏关老牛湾。

千里黄河从昆仑山下滚滚东流,在内蒙古喇嘛湾急转直下,也来到偏关老牛湾,老牛湾成为黄河入晋第一村。走近偏关,这是个必须要来的特别地方。这个地方也是长城与黄河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刚健雄伟的万里长城与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在这里首次相聚,中华文明的两大象征在此深情握手,犹如挽成一个吉祥的巨型中国结,形成碧水依古堡缠绵将醉,长龙饮深涧蓄势腾飞的壮丽风景,不睹留憾。

胜景目不暇接。从偏关老牛湾到寺沟,长城与黄河并肩而行达70余里,又是万里长城沿线二者并行最长之处。偏关是山西省境的外长城和内长城交汇的唯一县份。外长城从朔州市平鲁区东行至偏关境内,在柏杨岭(丫角山)与从神池境内北进偏关的内长城交汇。

山西偏关也是现存古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好的地方,均为全国罕见。我们不妨考证一下偏关县长城历史的沿革和其特点。偏关县长城现存有明长城多公里,其中黄河边筑于明成化元年(),二边长城筑于成化二年(),内长城嘉靖十八、十九年(-)初建,二十二年()加高增厚,建全配套设施。

偏关境内现存长城、古堡、边塞军事功能被完整保留下来。黄河边72里长城,因险塞,充分利用晋蒙大峡谷入口段壁立千仞的绝岸,在沟底和崖岸的缺口处填堵石砌墙体,形成峭壁间嵌入长城的奇观。此段长城,如今全在水电站库区范围,高岸、烽台、长城、碧水,构成百里长峡百里回廊的绝景。黄河长城握手、并行更是天下独绝。

二边长城蜿蜒盘旋于万岭千山间,每一处隘口,每一处极冲,形成一个个防御单元,每一个单元之内,墙体烽墩、敌台、军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外观有景致,细究有内涵,东头又是内外长城交汇点,可以说通体都是亮点。

内长城全体浑一,是中华土体长城保留最好的段落,且全部都在人工林之中,苍凉劲健的古长城出没于青翠欲滴的林海,壮美、秀丽无缝对接,给游人的印象又是别一番风味。

偏关长城所具有的特点: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唯一老牛湾,长城与黄河并行70余里的壮美山河,内长城与外长城交汇,内长城线上除府州县之外最大的古堡老营堡,这个老营堡有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特大型城堡,其中仅老营堡内就有40万平方米。老营堡是名副其实的中华长城第一堡。也有面积不大的袖珍城堡;这些古堡作为长城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保卫中原王朝安全的重任,因此大多建筑坚固,规模宏大,夯土筑墙,包以青砖,形如小型城市。这些古堡目前虽已失去军事功能,但仍是当地百姓和守边将士吕姓、郭姓等后裔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有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还有代表性的景点老牛湾、乾坤湾、护宁寺、关河口、沿长城线上的九窑十八洞。老牛湾风景名胜区所在的老牛湾村具有黄河入晋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3A级“石头建筑博物馆”,天下长城第一墩之称谓。沿黄河古渡口有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水路码头老牛湾、关河口、寺沟。县境内古村落有老牛湾村、万家寨村、关河口村、寺沟村等。

古人留遗存,今人续新文。如何保护好?开发好?怎样让这些远古遗存造福当地百姓?这是偏关县县委书记王源脑子里多年来一直思考实践的一个大课题。近年来,偏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工作的批示精神和《长城保护条例》,积极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制订了长城保护规划,成立了偏关县长城保护工作领导机构,夯实了长城四有工作,开展了长城保护修缮和重点地段抢修工作,已对全县长城段、点完成了保护档案的建立,竖立了22块长城保护标志碑。派有长城保护员89名,对全县10个乡镇分布的长城、关、堡、烽台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落实到属地管理文物,让长城附近人民自觉保护长城,对破坏长城的行为做到了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阻止,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利用的氛围日渐浓厚。先后恢复了三关总传烽护城楼,建起了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维修了寺沟长城多米,恢复并开发了水泉堡地下长城,同时对水泉堡的城门和城墙进行了维修,对老营堡的东门等历史建筑进行了复修。偏关县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演绎了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全面保护、从静态保护向动态整体保护的“三个转变”。年以来,全县共投入长城保护和维修经费多万元,为做好长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偏关县人民政府最近根据忻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报送各县行政辖区内长城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的要求,还就该县关于中国(中华)长城博物馆选址的通知提供过相关资料及意见。

就以偏关县天峰坪镇为例,这个总面积65.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多人的小镇是偏关县旅游开发的重点乡镇,黄河流经偏关32公里,可在天峰坪镇寺沟村目睹到黄河和长城并行的壮观景象,它们犹如两条蜿蜒的巨龙,结伴同行,不离不弃共同彰显着中华民族不朽的气节,堪称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圣地。这里还有亚洲单孔跨度最大的铁路钢桥,横跨黄河;有元代古刹护宁寺……偏关县委、县政府延古续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县百姓造福,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克服困难,在天峰坪镇寺沟村打造了黄河长城边塞风情游护宁寺景区。该县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修缮长城多米,还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栽植了仁用杏经济林00亩,亩白水大杏采摘园,亩油松侧柏,一个优美的边塞山水乐园正渐成气候。

从天峰坪地界开始进入紫金山生态经济型林业示范工程区,这是偏关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实施的一处重点工程,也是偏关黄河流域“两湾一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组成部分。其总面积4万亩,其中营造生态林3万亩,经济林1万亩,绿化里程27公里,沿线绿化村庄5个,沿路满眼看到的绿色都是人工栽植的生态和经济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峰坪有20多座硫磺矿,曾经是全县财政的重要来源,占财政收入的2/3,支撑着偏关县的经济命脉,生产的产品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远销海内外,畅销全国。其后因工艺落后、环境污染等原因逐渐淡出了市场。沿路随处可见的烧硫磺矿窑旧址是该镇过去辉煌历史的铁证。

如今利用偏关县属于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全年光伏发电有效时间0小时的得天独厚优势建设光伏电站。截至年6月底全县仅3KW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共安装户,目前全部并网发电受益,成为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阳光工程”。集中式、联村式、分布式“三种模式”光伏扶贫电站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

偏关的酸捞饭让记者终生难忘,香喷喷的胡油焖酸粥是养育偏关人民的主食之一。从农业方面来看,偏关县盛产糜,谷,豆类,荞麦为主的小杂粮和脱毒种薯。其中张杂谷子是偏关县主要杂粮之一,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倾力打造“全国张杂谷子种植第一县品牌”。偏关小米、偏关羊肉两种农产品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酸粥润肠肠,羊肉香窝窝。养羊是偏关县一县一业的一大产业,每年的赛羊大会盛况空前,成为当地人一年中最为壮观的人文盛景。偏关县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养羊先进县,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肉羊生产技术示范县,是山西第二大养羊大县,全县目前通过各种方式养羊保守估计达到85万只。偏关县每年举行的赛羊大会,十个乡镇的农民领着自家最好的羊前来参赛,通过羊的年龄、产绒量、重量、品种进行综合评分,今年已经是第十八届赛羊大会。

偏关造林绿化全国闻名。偏关境内山多坡广,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危害严重,气候干旱严重,全县80.6%的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有山不见树,有地不打粮”的民谣流传。偏关县委、县政府发扬30年不间断植树的偏关精神,县领导年年带领各单位干部动手植树,留下佳话。目前全县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15.86%,林木绿化率40%。年偏关县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旱区造林绿化现场会并发言。年全省林业现场会在偏关召开,他们干群一心,愚公移山,发扬右玉精神,创造了偏关绿魂。如今置身偏关,放眼山川,林草茂盛,鱼鳞坑星罗棋布,旱作梯田纵横交错,美景可观。全国生态经济学家石山和王耕,曾由衷夸赞偏关,留下“生态意识结硕果,晋蒙之间一枝花”。

偏关人如今吃喝不愁,当地党政领导在保障百姓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着手为偏关百姓谋划更美好的未来。近几年来,偏关县开工建设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办的大项目,先后引进了焦煤、同煤、龙源、大唐等大集团进驻偏关,打破了偏关自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之后再无大企业、大项目入驻偏关的历史。

03

三晋水电第一县

在晋西北地区,近几年最先最多接触外国人较多的县,就是偏关县,因为外国人曾来此参与万家寨水电工程的建设,偏关的万家寨举世闻名。万家寨古代就是有名的屯兵重地,如今又是全国知名的水利枢纽。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每年向内蒙古和山西供水1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万千瓦,年发电27.5亿度。工程于年立项,年底主体工程开工,年12月截流,年10月1日蓄水,年11月28日首台机组发电,年全部机组发电。万家寨水利枢纽是一座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等功用的大型水利枢纽。一项工程两大作用,万家寨水利枢纽是以水来发电,万家寨引黄工程是以电来引水。

游人到此,总要看看这里保留下的当年修建大坝时,人们上下班的通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通道,它是一条横跨黄河,全亚洲最长的人行铁锁吊桥工作通道。万家寨水利枢纽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水源龙头工程。修建之初乔石、邹家华、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曾来此指导过工作。年万家寨水利枢纽成为全国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山西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4

若有太极就是乾坤湾的模样

太极八卦图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中国地大物博,形似太极八卦的地方有几个,但山西偏关县的乾坤湾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应当是名副其实的太极八卦图发源地。

来到偏关,应该走一下乾坤湾。乾坤湾由偏关县委、县政府投资修建。它以太极八卦作为景区修建的主旨,黄河从上游流下来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S型线,从高空俯瞰特别像一个天然的太极八卦图,很多知名地理专家、学者认为这里是太极八卦图的发源地,所以取名乾坤湾。乾坤湾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赐予偏关的一处天然美丽景观,更是当地县委、县政府造福偏关人民的一个聚宝盆。

05

天下有名老牛湾

偏关老牛湾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曾是北宋和辽、金、西夏、明朝与鞑靼的界关。老牛湾堡墙筑于明朝成化三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作为晋西北民俗文化的摇篮,偏关老牛湾知名度很高,老牛湾景区距离偏关县城49公里,是黄河流入山西经过的第一个村,黄河入晋第一村。这个小村曾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古堡,因村里人走的石坂路住的石窑洞,被专家认定为中国石头民俗博物馆古老村落。这个村因“神牛开河”美丽传说和“中国长城与黄河交汇握手之地”而闻名天下。这个村里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的晋蒙黄河大峡谷。有被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授予的“摄影写生基地”。这里还是国际滑冰赛事国内唯一天然重要场地。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因万家寨水利枢纽的修建,万家寨上游黄河形成了长达40多公里的高峡平湖。每到冬天就会是一个天然冰场,据国家权威监测部门认定,冰上运动项目冰层结冰厚度需在15公分以上,而老牛湾每年的滑冰季(1月初),冰层厚度可达40-80公分左右,冰面晶莹剔透,平整光滑,被国际滑冰组织评为国内最为理想且唯一一处天然赛道。滑冰比赛从年延续至今,至今已连续举办过5届,吸引了来自荷兰、德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参加,参赛总人数达人左右。年“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长城黄河极致越野徒步赛”先后在老牛湾开赛,创造了报名人数最多,用时最短的大众速滑纪录。年偏关县老牛湾被国家财政部、文化部、住建部联合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3A级。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年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称号。年以来,偏关县盘活整合文旅资源,全县上下形成共识,深挖黄河长城资源优势,引进山西高新普惠战略投资,推动老牛湾华丽转身,全面升级。吃旅游饭已成常态,老牛湾目前发展农家乐32家,旅游从业者占户籍人口6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5万元。如今,县上高起点编制完成《偏关县大老牛湾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创建申报4A级旅游景区。

06

长城建在地底下

你听说过,也见过地面长城,地下长城可能是首次闻听吧?而在偏关县就有这样的去处,它就是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这个地方位于该县水泉乡水泉村。水泉村古称水泉营,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红门口是长城要塞,水泉营是镇守守红门口的游击将军署,号称“三关前哨”。年,当地人民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结合当地已有的古长城展开此项工程。水泉堡曾经是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明代地上长城搬到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年8月,在偏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水泉乡人民政府立项开始建设。

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是偏关边塞军事历史风情游的一部分,由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战备地道三部分组成。目前,水泉营古堡正在修复古道、古牌楼、古戏台,停车场和改造道,战备地道改造完善2米,适合开放的有米。战备地道有土洞、砖砌地洞。总长约米。水泉战备地道的主体功能是藏运兵员,上下三层,出口众多,四通八达,又因为其主体部分由明长城砖砌成,更增加了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现存战备地道中首屈一指,是名副其实的地下长城。

07

三晋奇士万世德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偏关接触偏关人,体会一番当地的风俗民情,别有滋味。那么偏关的名人、名吃、民俗有些什么呢?历史上的偏关人,大名鼎鼎的就是万世德。万世德从小聪明过人,曾有右都督出上联“三光日月星”,年仅5岁的万世德对出“一统山河地”。他25岁考进士,被时任山西按察司使的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称赞为“三晋奇士”。万世德先后任南阳令、山东令、蓟辽总督巡防天津。他的一生以文入仕,以武成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曾先后在青海、甘肃等地多次平定蒙古族叛乱,屡立奇功。万世德帮助朝鲜攻打倭寇立功,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偏关每十年要过一次会,可别小看这个会,这是万历皇帝亲封的“敕旨钦命龙华盛会”,为的就是纪念万世德。

08

山沟小城风味浓

俗话说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偏关作为一个偏远的小镇,有自己独特的小城风格。偏关县全县耕地面积52.9万亩,7.8万农民,这里年平均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左右,非常适宜五谷杂粮种植。偏关的特色饮食有三,一冷一热一小吃。偏关有一道凉菜那就是荞面碗托,它的好吃程度不用怀疑,如果你来到偏关大街,有幸一睹那些个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小摊,你就知道好不好吃了。热菜就是偏关的酸饭。外地人到偏关会发现这里的农家,家家锅台上都放一个特殊摆设,又黑又亮的陶瓷罐,当地人叫浆米罐,放酸米的。偏关人一天三顿吃酸饭都不重样,早上喝酸稀饭,中午吃酸粥,晚上可以吃酸捞饭。尤其是夏天酸捞饭消渴健胃凉爽宜人,偏关人称它是“农民的健力宝”。

滋养偏关人的这道主食,还有一番文化说道呢。酸捞饭的来历跟杨家将有关。传说杨家将一队人马镇守偏关时,一天中午兵营火头军刚把米放入水缸里淘米做饭。敌兵打来了,杨家将火头甲只好扔下米缸去打仗,打了两天才打败辽兵,回到营中用已经酸了的米做了粥,因为兵士两天未吃饭,又饥又渴,此时的粥吃到口里酸中带甜,甜中带香,非常可口,从此杨家将火头军把这个吃法传给老百姓,吃起了酸饭,酸饭便流传至今。还有一说是李自成起义大军打下宁武,马上到偏关时,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可以开胃健脾,护肤美容,效果妙不可言。小吃还有烧肠子,是以猪肥肠和土豆粉面为基本原料的卤制食品,把猪肥肠去油洗净,里面灌入土豆粉面制作的馅,馅为纯土豆精面粉,加花椒、大料、精盐、味精等调料品,剁葱花、姜末,加适量净水,搅拌均匀,馅灌入猪肥肠后,两端扎口,入老锅卤汤,文火卤熟。稍凉后,切成薄圆片,装盘即食,还可以浇注米醋、生抽、香油,色泽外红里白,既有肠衣的劲道,卤肉的芳香,又具粉面灌肠的坚韧清香,口感宜人,为佐餐下酒佳品。是当地居民逢年过节和待客宴席的必备菜肴,在晋北一带享有盛誉。

09

石窑洞是我家

住过楼房的城里人,来到偏关,都会为这里乡村的多数人居住石窑洞而好奇。当地人就地取材,垒石为家,家家如此,户户一样,构成独特的景观。居住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偏关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它源于自然,用于生活,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成功范例。石窑洞既是偏关先民们与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也是偏关人不断改善自身生存条件这一艰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虽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后来有了多种居住形式,但是因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其本身的顽强生命力,偏关窑洞得以延续至今。它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偏关的窑洞一般有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黄土具有保湿储能隔热及自身调节小气候的功能。偏关的窑洞就有冬暖夏凉保湿恒温的独特优势,一直延续下来。偏关窑洞的建造投入少,成本低,难度小。偏关窑洞因地取材,构筑合理,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在偏关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延续数千年的黄土石窑洞建筑在老牛湾仍保存完好,结实的构造使得这一宝贵遗产仍能进入人们的视野。

常来偏关转转,常来偏关看看,宿于偏关的石窑洞,躺在火烧的土炕上会有别样的快感。

10

守关人群更是别样的风景

如果说偏关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那么为打造偏关旅游业作出贡献的人们更是此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偏关县委书记王源年调任偏关历任县长、书记,至今主政偏关已有十个年头。他出生在平型关,工作在宁武关,守望在偏头关。他自称是守关人的后代,他也是中国长城学会理事、忻州市长城学会名誉会长、山西省十大最美长城卫士、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十佳人物。

王源接受中视新闻观察员访谈时说,如今人为破坏长城因素减少。但在现实生活中,长城修缮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dexianzx.com/bdxzx/1424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