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德县 > 保德县习俗 > 内蒙古人的日用品都能入非遗看了这篇文

内蒙古人的日用品都能入非遗看了这篇文

发布时间:2023/4/16 11:33:34

勤劳智慧的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历史上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即便是在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

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遗产”

如今这些“遗产”被称之为“非遗”

桦树皮制作技艺

考古资料证明,大约年前,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已经有了桦树皮制品。桦树皮成品主要有船、签、箱、盒、碗、帽鞋等种类。由桦树皮制成的器具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是狩猎民族喜爱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此外,桦树皮制品上装饰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图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传统的桦树皮加工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装饰手法用砸压或剪贴。

蒙古族柳条编制技艺

草原游牧民族柳条编织技艺已有多年的历史,浑善达克沙漠属沙漠型草原类型,独特的气候适合乌柳、黄柳、小红柳、旱柳等树种生长,使这一地区有丰富的柳条资源。

蒙古族柳条编织技艺主要包括:柳编房屋、勒勒车囤围、车篷、牲畜棚圈、劳动工具、饮具、模具,工艺品如花篮、花瓶、根雕等。

蒙古族传统牛角弓

制作技艺

蒙古族先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初就能使用弓箭。到匈奴、鲜卑时期,草原民族已经广泛使用角弓。十一世纪,角弓制作技艺在蒙古族手中发展到顶峰,发展成为游牧民族狩猎、征战、强壮体魄等活动中良好的工具。

制作蒙古族牛角弓,从原料加工到做出成品,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原料加工和筛选,没有具体量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

一副好弓箭重量轻射得快,长时间使用不能有疲乏现象,任何气候下能维持一样的力道和强度,弦震动的声音清澈而扎实,不必过多调整,就能维持良好的形状。

蒙古族绳艺

绳索用于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牧民骑马、放牧、迁徙中都离不开绳索,因而蒙古族牧民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搓绳。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蒙古族绳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除了编织草绳外、还有皮绳、驼毛绳、马鬃绳、牛毛绳等,种类达到上百种,样式繁多。牧民用牲畜的毛、鬃、绒等材料自制的压绳、马肚带、马笼头、鞭子、牵马绳、马绊子、蹬绳、套绳等各种绳索等,仅蒙古包用绳种类就达15种。

蒙古族绳索不仅数量繁多,工艺精湛,而且使用分工非常精细,如每个牲畜都有专用绳索,春夏秋冬都不一样。长期以来,“绳艺文化”在苏尼特左旗得到很好的发展传承。

民间木嵌技艺

实质就是实木镶嵌的平面艺术,利用各种名贵木材的自然色泽、纹理制成各种小块、小条,按一定规矩图案排列粘按镶嵌,初步完成后,刨平磨光,根据木料等级实施表面处理,最后形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民间木嵌技艺形成是为了解决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实木开裂的缺陷。民间木嵌技艺的平面图案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化“卍”字(音万)是一种佛教吉祥符号。

实木镶嵌平面艺术,图案精美,具有欣赏实用和收藏价值。保护民间木嵌技艺旨在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华家具文化,使这一精工细作、环保节能的特色家具成为文化品牌,持久地传播下去。

清水河瓷艺

地处内蒙古清水河县窑沟乡西南山脚下有一个黑矾沟,这里至今有保存尚好的宋、元、明、清古窑址群20多座。明末清初,今山西省保德县、临县等地的难民逃荒来到黑矾沟一带求生,后在这里发现了瓷土和煤炭,于是就地打崖、挖泥、掏炭,开始研制陶瓷产品,制瓷业就此发展起来。到乾隆年间已形成一定规模,清水河瓷器开始声名远扬。黑矾沟盛产日用白瓷,属于六大名窑中的“磁州窑”。如今这门手艺逐渐没落,亟需传承。

你还知道哪些技艺?

欢迎留言补充

长调悠扬工作室出品

转自:内蒙古日报

▎编辑:康潇

▎统筹:郭力燃

▎审核:李春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dexianzx.com/bdxxs/1650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