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德县 > 保德县小吃 > 山西保德名医韩仲成学用中医五十年回望

山西保德名医韩仲成学用中医五十年回望

发布时间:2023/12/4 8:48:36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韩仲成:学用中医五十年回望来自:晋陕蒙文化联盟-03-:29云水禅心音乐:王珣-宗教音乐馆佛曲古筝礼赞系列掬水

年2月,我出生于山西省保德县韩家川乡官局村。

年夏,我的母亲因被狂犬咬伤,不幸患破伤风而逝,年26岁。次年,我的奶奶患臌胀之证,医治无效离世。而后,年7岁的我腹部长了三处疖肿臁疮,经当地中医的耐心治疗,以草药煎汤,内服外洗最终治愈,但我腹部至今仍留有三处伤疤。

这几件事激发了我学习中医的意愿,立下了济世救人的志向。我的曾祖父是针药兼施的土郎中,擅长以针灸医治常见病,家藏《针灸甲乙经》和一本手抄本《集验良方》,而这正是我最初见到的中医启蒙书。

自学之路

年,我18岁,方初中毕业,便走上了自学中医之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在家反复翻看中医书,把《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白话解》和《濒湖脉诀》背诵得滚瓜烂熟。

年,我借调到山西省卫生厅药械处工作,负责医疗器械装备工作。在山西省卫生厅工作期间,我结识的大多是文革前的老牌大学生,尤以医学院校毕业的居多,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处的罗永康处长,他是山西省五台人,一位德高术精的老中医,平易近人,非常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罗处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中医学概论》一书赠给我,说这本书是年南京中医学院受卫生部委托,由印会河主编的全国首部系统的中医高等院校教材。我如获至宝,从此将印会河的名字铭记于心中。

▲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前左任应秋教授,中印会河教授,右王绵之教授,后左李庆业教授,右韩仲成。

在山西省卫生厅,我用了三年业余时间,自学完北京中医学院的油印教材。对四大经典选读熟记,遇到问题随时请教身边的中医老师,对于重点书籍和篇章,如《医宗金鉴》中的《妇科心法》《伤寒心法》等篇章,我每天反复读、认真读,并结合临床实践,体悟其义,践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求学之路

年,国家选拔最后一批工农兵上大学,组织推荐我去山西医学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放弃此机会。年4月,我走进山西省第八期西学中班。王世民老师是我们西学中班的班主任,负责讲中药学和方剂学。其他各科授课老师也都是山西省比较出名的老中医。例如,贾得道讲中医基础和医学史这两门课,朱进忠、王宁讲伤寒论、金匮要略,罗国钧讲内科学,邢维萱讲妇科学,费荣华讲儿科学,赵尚华讲外科学,王玉良讲诊断学,师怀堂、杨占林讲针灸学。当年的课堂笔记和实习病案,我一直完好无缺地保存着。至今不时打开学习,每次都有新的心得体会。年,我又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进修,期间记录了八本临床医案,按诸位老师的初诊、复诊、疗效、常用方法加以分类和整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年5月,我参加了全国统招中医(药)师考试并顺利通过。年9月,分配至山西省忻州卫校任中医教师。

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方剂师资班,王绵之兼任首届班主任。当时,王绵之、黄庭佐、李庆业系统讲授四版《方剂学》。期间,印会河讲内科课程,任应秋、刘景源讲各家学说课程,颜正华讲中药学课程,刘渡舟讲伤寒论课程,赵绍琴讲温病学课程,傅仁杰讲金匮要略课程,程士德讲内经五运六气课程,钱超尘、周笃文讲医古文课程。

▲韩仲成(左),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中)、赵作伟在一起。

十年之内,我拜求20位名医,融会贯通,以求医术精进。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两次带强直性脊柱炎患医院请焦树德教授诊治,领悟焦树德补肾强督汤的临证变化。我登门拜访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周仲瑛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张学文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高晓山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梅国强教授,以及何任教授、张大宁教授、万友生教授、方药中教授、朱仁康教授、吕景山教授。我还曾于年请教程士德教授关于“精、气、神一体”的问题。

我与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交往40余年,情同父子,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他的指点。年,王世民推荐我为《谢海洲医学文集》誊写书稿。万字的文集,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誊抄完。从抄写书稿中,我学到了谢海洲教授关于脑髓病等疑难病的诊治方法,也了解了谢海洲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治学特点的精华。

侍诊之路

年秋,孟河医派费伯雄的师承传人印会河教授来山西省太原市讲学。印会河是我的老师王世民的老师。王世民将我举荐给印会河教授。我的真诚和勤奋,深得印会河的赏识,为给我一个“名分”,印会河接收我为“遥从弟子”。

受我邀请,已是古稀之年的印会河分别于年、年、年,从北京千里跋涉,风尘仆仆,三次来山西省保德县义诊、示教。印会河的“三进山城”,一度被传为佳话。

▲韩仲成和印会河教授在一起。

印会河每次来保德县,都是义诊一个月,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在这期间,我每天侍诊左右。对这难得的机会,我格外珍惜,常白天侍诊,晚上整理日记,潜心研究病案。我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经常提问题,印会河对我有问必答,耐心解难释疑。

印会河说:“我深入县乡义诊带学,不是为了挣钱。一为给老百姓多治病、治好病。二为指导你临床学习。”由于患者很多,上午的门诊时间往往延迟至午一点半左右才能结束。

印会河说:“来多少患者咱诊多少。一定要让患者满意,因为他们奔我而来,不能让人家白跑。能为基层这么多老百姓治病,我累点儿也欣慰。给患者治好了病,我的心情也愉悦。

印会河说:“我深入县乡义诊带学,不是为了挣钱。一为给老百姓多治病、治好病。二为指导你临床学习。”由于患者很多,上午的门诊时间往往延迟至午一点半左右才能结束。印会河说:

一天下午,秋雨蒙蒙,我们正在讨论上午的病案,一名中年男子推门进来说,他家里83岁的老父亲高某双目失明,行动不便,想请印会河去家里看看,印会河立刻答应。我们一行人步行到高某家,先测高某的血压,又对其望、闻、问、切,经四诊合参,最后予以中药三剂。

高某激动地对印会河说:“年,我当时在山西省雁北专署工作,因支气管哮喘发作,医院就诊,正好是您给我看的病。一晃近30年过去了,没想到今日会和您在寒舍会面。”印会河说:“谢谢高老先生还记着我,请你多多保重身体。”

通过这件事,我不由想到,古代中医教育中,弟子出师之时,老师要送两件东西:一把雨伞,一盏灯笼。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就是,为病家治病要不分昼夜,闻风而动,冒雨而行。在当代,这种一心为患者的精神仍然要提倡。

大医示人以法,印会河医海扬帆数十年,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所热爱的中医药事业。同时,他尤其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重教爱生,使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对学生、研究生及徒弟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教学内容丰富,观点独特。印会河既是一代名医,也是一代名师,是继承发扬孟河学术的有力践行者。

“博采名师煅赤金”,这是我50多年学习中医的经过。我也在修习中医的道路上,学会了尊师重道,见贤思齐,虚心好学。

传承之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是历代医家的经验之谈。中医教育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而传统的家传师授模式的特点是在随师临诊、同病家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完成学业。边理论、边实践、边学习、边临诊,是中医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年秋,我从忻州卫医院工作,医院副院长。年10月,医院退休,然后开办了鹤年堂中医诊所,一直坚持继承孟河医派学术精髓,做一名守正创新的中医人。古人有“立功,立德,立言”三立之说,把学识奉献给后人,以仁厚之心回馈社会。我作为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印会河的入室弟子,多年侍诊左右,记录了余则医案,撰写篇日记,年出版了《随印会河侍诊记》,正如国医大师王世民在序中所写:“该书内容丰富,真实可靠,对印老的《中医内科新论》有某些补充与解读。最可贵的是记录了印老高明的医术和广博的学识,没有水分,没有添油加醋的做作。”

此外,在王绵之的支持与鼓励下,历经五年时间,我将课程讲稿资料整理成《中医方剂讲用》一书,凡五十万言。该书既融汇了王绵之、印会河、王世民等老一辈中医名家的用方经验,又加入了我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王世民的指导下,我将所珍藏的印会河则医案,精心筛选,择其记录完整(包含复诊)且疗效可靠的部分,完成《印会河抓主症验案汇解》一书。其病案虽不能代表印老学术经验的全部,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该书资料弥足珍贵,可以说是我师从印门的一大成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凡临证疗效可靠的门诊病历,我都有意收藏,最终整理成拙著《韩仲成50年临证验案》。年,再有拙著《仲成医录》出版。

30年来,我手中笔不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中医著作7部,凡约万言。“跟名师,重临床,勤总结,善传承”是我从医治学50余年成就自身的法门,这也应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关键。

时至今日,我更能体会到当年印会河教授为我题字的深意,特援引至此,与诸位读者共勉:“印门作学尚求真,鼻息难容仰古人。寄意云西遥弟子,治医切莫信图腾。”

,时长03:27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dexianzx.com/bdxxc/1664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