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德县 > 保德县习俗 > 山西表里山河

山西表里山河

发布时间:2021/12/8 12:23:52
卡介苗接种反应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19/4329412.html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不了解山西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纪录片《航拍中国-山西》,结尾处对山西的总结即引用了柳宗元的“表里山河”。和丫头一起看了两遍纪录片才敢前往,就怕担下到此一游的罪名。

年参观完洛阳的龙门石窟之后,就想把中国的石窟艺术都饱览一下。这次来山西即为此了......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国的70%以上。

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这次山西行,所幸这些景点都收入囊中,从中收获的欣喜和感悟亦是终生难忘的。

第一天:流亭机场到武宿机场,山西博物院、晋商博物院、柳巷、食品街

流亭机场出发的时候还下着蒙蒙细雨,依旧选的山航(中国的俄航,永远提前从不延误哈哈哈)

因为小丫头考完试时间较早,从青岛到太原的机票还是比较便宜的,订了最早7点15的航班,9点多抵达太原,在酒店安顿好就开启发现之旅了。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太原武宿机场-真的是我到过的比较差的机场了,机场小且乱。返程时已经在网上值好机了,结果到了机场居然不能自助打印,还要人工办理登机牌。自助机也是坏的,工作人员也是一问三不知,关键还三个人排排站在机器旁边。卫生间更是堪忧,简直和无人打扫状态一样了,根本无法直视。除此,整个山西之行基本没有槽点。

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不是很大,也是分为几个特色展厅,我们去的时候恰好有几个展厅维修状态。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镇馆之宝基本都在一楼,去的时候赶上免费讲解,丫头听了两个小时,通过当晚的日记可以看出听得非常认真。

山西博物院占地面积m,建筑面积m展厅面积m。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庄重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雄伟的主馆。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表达了"和平发展"的象征意义和美好祝愿。

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宽敞明亮。

着重看一下镇馆之宝

1、晋侯鸟尊

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尊”即为其一。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晋侯鸟尊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两行共九字,其铭曰:"晋侯乍向大室宝尊彝"。铭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

2、汉胡傅酒樽

通体鎏金加彩绘,技法十分罕见。器身彩绘虎、象、鹿、马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口沿刻铭文“勮(jù)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专家推测,胡傅很可能是匈奴族部落里的一位头领。胡傅酒樽采用的是鎏金工艺,是一种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

3、兽形觥

商代盛酒器。整体造型别致,采用三层花纹,纹饰精细繁缛,显示出殷商铜器神秘狞厉的时代风格。高21.5厘米,长24厘米。整体状如蹲兽。4、彩绘雁鱼铜灯

汉代的金属器,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雁颈与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腹腔中空相通。圆形灯盘附柄,可自由转动,盘下圈足与雁背直口套合。

这件展品和我在江西省博物馆看到的雁鱼灯如出一辙。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代表着西汉手工艺制作的最高水平。其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整盏灯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套合而成。一侧附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盘下有圈足,与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

博物馆去得多了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各个博物馆相似的宝物串联起来记忆,这样更便于了解历史。

放两张照片大家对比一下,这是江西省博物馆的青铜雁鱼灯,第二张是雁鱼灯工作原理图

5、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北魏太和八年文物。前后彩绘历代高士、贤妇等宣教故事。残存5块,馆内存3块。画中人物神情俊朗,衣带飘逸,具有顾恺之画风,填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在工艺、绘画和书法上都有极高的价值。为国宝级珍品。

6、西周玉组佩

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组成,共计件,以45件玉璜为主体,是迄今见到的组佩中玉璜最多者。玉饰上的纹饰精雕细琢,有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其下端2件玉雁更是晶莹剔透,昂首展翅。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

其实选入博物馆的文物,每一件都有来历,我们作为游客只能略知其一二罢了。但是不影响我们对博物馆的喜爱及对历史的探究。

因为自身学书法的缘故,丫头每到博物馆书画展厅都看得比较仔细

汾河公园

太原汾河公园北起胜利桥上游,南至南内环桥下游,分布在太原市的迎泽、尖草坪、万柏林几大区,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总长超过18公里。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是吃完中饭来公园闲逛的,来的原因是看纪录片里有提到汾河在建国初期因为煤炭的大量开采及污水排放,导致河水变黑变臭,经过治理现在这里已经是很好的湿地公园了。公园建设者努力追求自然,追求生态平衡,追求现代城市中的野趣,努力恢复城市局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晋商博物院

“山西督军府旧址修缮保护利用工程完工后建成晋商博物院,将成为维系全球晋商团结合作的精神纽带和携手发展的精神家园”。历经3年修缮,由山西省政府旧址改建。

民国年间,阎锡山长期在此办公。年以后,这里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确定为第八批国保之一。

中轴线上,院方组织陈列《天下晋商》展,包括“序厅”“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路”“晋商精神”六个部分,集中展示晋商发展史。院落靠后位置,有晚清山西巡抚张之洞、山西省委原书记胡富国等人的题词、对联。

北宋以前,这里是晋文公重耳庙庙址。

北宋初期,大将潘美曾在此扎营做帅府,后为州治,府治。

金朝为河东路治,元代为行中书省治。

明清两代统治者,均将此院作为山西的巡抚衙门。

年辛亥革命时,这里为都督府。

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改为督军府,后为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

抗战初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太原沦陷后,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

日寇投降后,再度为阎锡山府署。

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至今一直为省人民政府驻地。

大院建筑,是在民国和日伪统治时期建筑布局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

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前网上预约即可,免费,目前开放的区域是中区和西区,馆内御书楼有历史典籍1.2万余册,近4万卷。与晋商相关的账册、器物、史料、文献、汇票、地契、钱币、茶具、典籍、墨宝、印章、瓷器、戥子、天平、老茶、招牌、家具、摆件、照片、镖箱、钱柜、字画、马车、轿车等共计12万余件,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展陈价值和教益观瞻价值。非常值得一看。

银锭

这是戥子,小型秤杆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三点了,正好赶上3点的免费解说时间段,所以又跟着听了两个小时。丫头能记住多少不得而知,我听到最后脑子里已然腾不出任何脑细胞记忆了。

只能多拍些照片回家后慢慢回忆。

紧跟着讲解志愿者生怕漏掉知识点,她爱学习许是天生的。

整个博物院最惬意的时光就是听完讲解后在出口处和丫头静静的喝茶休息时间了,微风、夕阳、斑驳的古建筑......怎不让人心生美好?!

西门-出口处

品一壶茉莉花

柳巷和食品街

这是柳巷一角

柳巷感觉和青岛的台东差不多,闹哄哄的人群,中等偏低价位的饭店和购物点等等,没有找到特别有晋食特色的饭店,食品街就更不用提了,简直就是青岛劈柴院的翻版。各种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的吃食唯独没有当地特色。

食品街

就尝了一份碗托作罢,比较有特色,味道就一般了。

碗托-又名“碗秃子”“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晋中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

我们吃的是荞面的碗托

晚饭因为在这两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饭店,无奈又回酒店二楼吃了,没想到意料之外的好。和子饭、过油肉、土豆片栲栳栳都比中午在山西会馆吃的好太多。

过油肉-过油肉是中国传统菜肴,在山西、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山西过油肉较为出名,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于明代晋东名城平定(今山西省阳泉平定县),各地做法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晋城的"大米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山西过油肉"被评为山西十大经典名菜。

过油肉

活子饭-又叫和则饭,和和饭,镬子饭,还有晋南叫米奇的,吕梁叫格涨的,是山西当地的传统小吃!在当地居民早晚饭中都可以看到它,是最常见的一种主食!基本的来说,做法组合主要以:小米,山药蛋(土豆),蔬菜以及各种面食制作而成,就是和子饭!

活子饭味道不错

莜面是山西人的主食之一,在大同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三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莜面的原粮叫"莜麦",也称"燕麦"、"玉麦",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

莜面栲栳栳制法、名称来历,可以追溯到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

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

土豆片栲栳栳-这个绝对推荐,土豆片炸的酥脆可口,栲栳栳吵着吃很香

这是中午在山西会馆吃的,对比一下。图片看着都差不多,其实山西会馆真是言过其实了。

糖醋丸子

过油肉

刀削面

豆面抿尖、三合面猫耳朵、荞面河捞、包皮红米

泡泡油糕

都洗漱好之后,丫头又写了游记,真是辛苦她了。

第二天:雁门关、华严寺、九龙壁、云冈石窟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镇边祠(李牧祠)

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

面积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公元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现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多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

从此处看古时候雁门关的崎岖道路

丫头是我的御用摄影师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的自造字!雁门关有四道门,第一道是明月楼在关的最外边;第二道大概就是所说的小北门,门上石匾刻着“雁门关”三个字的,为清代书法家傅山所写,不过后来被破坏,有一半是后人补上去的;第三道就是西门了,也叫“地利门”,这里就有了武则天的自造字了,“埊”这个字就是“地”。想想也是,大地上不就是有“山”有“水”和“土”嘛!

图片拍的不是很清晰,放大看

第四道门就是正关门了,如果说前三个关口被外敌攻破了,这就是最后一道防线了。这个关口向内方向门额上的石匾刻着“天险”。险字就是一般的写法,而天字却是一个一般人不认识的字“草”字头下面加一个“曳”。

这张能看清不?

有人说这也是武则天自造字,为“天”字。在南朝梁陈之间出版的《玉篇》中已有记载,可以肯定不是武则天的发明了;明英宗(正统)年间,科举考试突然规定:所有的“天”字都必须写成“草头加曳”的“天”。所以明代重建的雁门关的关口就出现了这个字了。

这个当时有山西当地导游讲解,无一例外都讲解成武则天自造字,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所以导游真的不是领路者推销者,而应回归最重要的讲解者上来,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的储备真的太重要了!

第一次进窑洞,外面三十几度,窑洞里却特别凉爽

窑洞

毛主席曾住过

主席一家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雁门关是无论如何也要来的。

华严寺,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我们来华严寺的主要原因是没时间去应县木塔,所以来华严寺看一下,寺内的华严宝塔结构和应县木塔类似。

华严方塔是复建的仿古四方型木塔,通高43.5米。塔身明三暗二实五层,是仅次于应县木塔的第二大榫卯结构纯木制塔。

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现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顺禅师塔,西为四祖清凉国师塔。华严寺位于少陵原半坡,当年李白居高临下,俯瞰樊川,不禁诗兴大发,留下了“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的绝句。

登塔远眺

宝塔下还建有一座近五百平米的铜制地宫,中间供奉水晶塔放置元代高僧慧明法师舍利子,铜柱上雕刻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内容丰富多彩。铜板雕刻的铜砖铺地,四壁大小佛像近千余尊,称为千佛龛,金壁辉煌,十分壮观。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上置经橱,内藏佛经多函,1.8万余册,其中有明代佛经和清代龙藏。

可惜内里不允许拍照

只能看看介绍了

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曾盛赞薄伽教藏殿“简直就是一个辽金博物馆”。

经橱-内里全部是经书(网络图片)PS每次我想拍照都会被丫头阻止,妈妈:"此处禁止拍照。"

在薄伽教藏殿内宽大的佛坛上,完整的保存着三十一尊辽代彩塑,正中三尊大佛端坐在莲花台上,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以主佛为中心,配置四大菩萨、脇侍、供养童子,四大天王等像,构成一堂诸佛讲经的生动场面。诸菩萨或婀娜或贤淑,栩栩如生,造型生动传神。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来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内里禁止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被郭沫若称作“东方维纳斯”。

内里禁止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这尊微笑露齿佛像让我想到在柬埔寨吴哥窟看到的露齿仙女雕刻。吴哥窟内众多的飞天女神雕像,据说有一千多个,但是只有一位是张嘴露齿的。

放上照片大家参考一下-美是相通的

其实华严寺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多到数不清的雨燕,它们就密集的盘旋在寺庙上空,手机拍不出效果

大同九龙壁

在代王府前马路对面的一个小院中。

这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三面九龙壁其中的一座,并且是年代最久面积最大的一座,由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在洪武后期所建。壁上九条龙各具形态,极其耐看。为避僭越,这里的龙都是四爪。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龙壁长45.5米,高88米,厚2米,由壁座、壁身和壁顶三部分组成。壁身用块特制的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龙与龙之间,由水草山石图案相连,相互映照烘托。九条巨龙腾云驾雾,翻腾于波涛之中,活灵活现。壁前有一长方形倒影池,飞龙倒映水中,水动龙游,妙趣横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琉璃龙壁。

后面到了平遥古城,发现也有九龙壁

放图

云冈石窟

开启了一段时空穿梭之旅......

其实来山西第一要义就是看云冈石窟了,两个小时的参观意犹未尽,不虚此行。

通往石窟的路上新建了一些建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

根据《魏书·释老志》(卷)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记述的开窟五所,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重点看这里的20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地位等同于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放张照片对比一下

丫头笔直的仰视大佛被我抓拍了下来,不知道她小小的脑袋里此时此刻在思考着什么?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

未保护前有运煤车常年经过,大佛身上附着了黑色,非佛像本身的颜色

这一时期(-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迁都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历时40余年。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也就产生了所谓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年),平城作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余座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现,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冈石窟内有些洞窟是不允许拍摄的,放上仅有的几张偷拍图(惭愧的很,被丫头各种阻止,但其实仅仅是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dexianzx.com/bdxxs/1424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